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臺灣活動斷層

認識活動斷層

:::

大甲斷層

大甲斷層,為逆移斷層,呈北北東走向,由苗栗縣通霄附近經大甲、甲南、清水、沙鹿至臺中縣大肚,長約30公里。斷層南段由甲南至大肚的部分,以往稱為清水斷層(張徽正等,1998;林啟文等,2000b),長約22公里。

總結與評估

大甲斷層有明顯的線狀崖,但是野外尚未發現斷層露頭。由野外調查與鑽探岩芯中的岩層比對結果,地表淺處大甲斷層的垂直移距約50~70公尺,斷層前緣已截切穿出地表,但斷層跡可能為崩積層或沖積層所覆蓋,因此在地表未發現露頭。大甲斷層南段,野外也未發現斷層露頭,而由鑽探結果顯示斷層的前緣已接近地表,並造成階地崖前緣局部剪切帶。大甲斷層截切更新世晚期的地層,可能在全新世活動過,暫列為第一類活動斷層。

大甲斷層與鐵砧山斷層條帶地質圖
大甲斷層與鐵砧山斷層條帶地質圖。(座標系統:TWD67)

本文PDF

完整資訊

林啟文、吳維毓、林燕慧、陳致言(2001)活動斷層-清水斷層調查。活動斷層調查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劉彥求、林啟文、林燕慧、陳柏村(2008)活動斷層-大甲斷層調查。活動斷層調查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2015) The Alquist-Priolo Earthquake Fault Zoning Act.

Chen, Y.G., Hung, J.H., Lai, K.Y., Lin, Y.N., Wilcox, T., Mueller, K. (2007) River Terrace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Folding above Active Wedge Thrusts in Houli, central Taiwan. J. Asian Ear. Sci., doi: 10.1016/j.jseaes.2006.07.023

Ku, C.C.(1963) Photogeologic study of terraces in north-western Taiwan. Proc. Geol. Soc. China, no.6, 51-60.

Suppe, J., Namson, J. (1979) Fault-bend origin of frontal folds of the western Taiwan fold-and-thrust belt. Petrol. Geo. Taiwan, 16, 1-18.Tang, C.H. (1969) Photogeolog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aoli area, Taiw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geologic structures: Proc. Geol. Soc. China, no.12, 11-19.

Yue, L.F., Suppe, J., Hung, J.H. (2005) Structural geology of a classic thrust belt earthquake: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aiwan (Mw = 7.6). J. Struct. Geol., 27, 2058-2083.

中國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公司臺探總處(1974)苗栗地質圖(1:100,000)。

中國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公司臺探總處(1982)臺中地質圖(1:100,000)。

鄧國雄、張瑞津、石慶得、楊貴三、許民陽(1984)臺灣西部與南部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第10期,49-94頁。

石再添、鄧國雄、楊貴三(1984)大肚臺地的活動斷層與地形面,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2號,9-21頁。

石瑞銓、陳平護、呂明達、陳文山(2004)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地球物理探勘計畫(3/5)。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93-8號,共218頁。

石瑞銓、王維豪、李元希(2011)斷層帶地下構造調查研究(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183頁。

沈淑敏、張瑞津、楊貴三(2005)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活動構造地形及資料庫建置分析(1/2)。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報告94-6號,共80頁。

沈淑敏、張瑞津、楊貴三、古念偉、蘇惠貞(2006)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105頁。

林啟文、盧詩丁、石同生、林偉雄、劉彥求、陳柏村 (2008)臺灣中部的活動斷層二萬五千分之一活動斷層條帶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21號,共148頁。

林啟文、盧詩丁、陳文山(2012)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2012年版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刊,第26號,1-30頁。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第一卷,第一冊。臺灣文獻委員會,424頁。

許文立(2001)彰化斷層及其附近構造。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06頁。

胡植慶、劉啟清、楊燦堯、景國恩、鄭錦桐(2013)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成果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102-01號,共446頁。

胡植慶、劉啟清、楊燦堯、景國恩、鄭錦桐(2014)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成果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103-02號,共461頁。

胡植慶、劉啟清、楊燦堯、景國恩、鄭錦桐(2015)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成果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104-05號,共418頁。

陳文山、游能悌、松多信尚、楊小青(2008)地震地質與地變動潛勢分析計畫-斷層長期滑移速率與再現週期研究(1/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96-10號,共86頁。

陳文山、游能悌、楊小青(2010)斷層長期滑移速率與再現周期研究(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141頁。

陳文山、陳于高、楊小青(2014)斷層活動特性分析與評估(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189頁。

楊貴三 (1986) 臺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特論活斷層與地形面的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78頁。

楊貴三、沈淑敏(2010)。臺灣全志,卷二,土地誌,地形篇。南投市:臺灣文獻館。

董倫道、陳文山、李奕亨(2007)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淺層地球物理探勘(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221頁。

張國楨、徐澔德、詹瑜璋、陳柔妃、葉恩肇、賴光胤(2011)近斷層高精度地形資料之判釋與分析(1/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100-10號,300頁。

張國楨、徐澔德、詹瑜璋、陳柔妃、葉恩肇、賴光胤(2014)近斷層高精度地形資料之判釋與分析(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3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