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斷層分布圖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曾在1998年出版了比例尺五十萬分之一的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其中包含活動斷層與存疑性活動斷層共51條。2000年經過修正的第二版,包含活動斷層與存疑性活動斷層共42條。2012年以當時完成的活動斷層條帶地質圖為依據,將以往所區分的存疑性活動斷層予以移除,包含第一類與第二類共33條活動斷層。
2021年依據2016年以來調查的結果更新活動斷層分布圖,新增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總計36條活動斷層。
活動斷層是指「更新世晚期(距今約十萬年)以來曾活動過,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與其它活動斷層一樣,因為有10萬年內活動的證據,且長度大於5公里,故列入活動斷層分布圖中。
活動斷層依據活動年代的證據,又分為第一類與第二類;第一類為全新世(距今10,000年內)以來曾經活動過的斷層,第二類為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0,000年內)以來曾經活動過的斷層。隨著調查結果的進展,活動斷層的分類有可能由第二類改為第一類,所以,分類基礎並非等同地震潛勢或危險度高低,換言之,斷層未來活動風險與斷層的分類並無直接相關。
(資料來源:林啟文等,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