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臺灣活動斷層

認識活動斷層

:::

車瓜林斷層

車瓜林斷層,為逆移斷層,由高雄市內門區向南延伸至高雄市橋頭區,北段呈北東走向,南段轉為東北東走向,長約25公里。中油公司台探總處(1989)將大廍亭山以南的本斷層,連接西北走向的龍船斷層,但是此段在兩側地層、斷層特性與延伸位置與龍船斷層均有所差異,林啓文等(2012)命名為車瓜林斷層,以區別兩者。

總結與評估

車瓜林斷層,為逆移斷層,在南勢湖剖面以北約呈N20oE走向延伸至內門市區南側,由一個主斷層以及多個分支斷層組成的斷層帶,寬度約30-130公尺;燕巢以南,線形崖逐漸轉至S60oW走向延伸至橋頭東側。

由線狀崖排鑽取樣定年,車瓜林斷層距今7,500年以來曾經活動過,屬於第一類活動斷層。

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1/3)
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1/3)。原圖比例尺為1/25,000。
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2/3)
(續)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2/3)。原圖比例尺為1/25,000。
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3/3)
(續)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3/3)。原圖比例尺為1/25,000。

本文PDF

完整資訊

劉彥求、林啓文(2019)臺灣南部車瓜林斷層的構造特性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34號,第53-82頁。

中國石油公司臺灣油礦探勘總處(1989)台南幅,比例尺十萬分之一地質圖。中國石油公司出版。

石再添、張瑞津、鄧國雄、石慶得、楊貴三、許民陽(1984)臺灣西部與南部活動斷層的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第10 號,第49-94 頁。

石瑞銓、王維豪、李元希(2010)斷層帶地下構造調查研究(4/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99 年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共132 頁。

吉田要(1932)高雄州旗山南西部油田調查報告及旗山南西部油田地質圖(三萬分之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第610 號,162 頁。

沈里俊(2003)利用GPS 衛星測量在高雄屏東地區地殼變形觀測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14 頁。

余輝龍、施輝煌、黃春盛、何智剛、曾寶樹(1990)台南縣龍船及高雄縣坑內、小滾水構造重點地質核查報告。中油內部報告。

李妍慧(1990)高雄附近石灰岩區之超微化石生物地層、年代對比與古沉積環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84 頁。

吳榮章、梅文威(1985) 高雄縣旗山至鳳山地區新第三紀及第四紀地層之生物地層與古沉積環境。探採研究彙報(中國石油公司),第8 期,第58-75 頁。

林啟文(2013)旗山圖幅及說明書,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第56 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93 頁。

林啟文、張徽正、盧詩丁、石同生、黃文正(2000)臺灣活動斷層概論,第二版,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說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3 號,共122 頁。

林啟文、陳文山、劉彥求、陳柏村(2009)臺灣東部與南部的活動斷層,二萬五千分之一活動斷層條帶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23 號,共178 頁。

林啟文、游鎮源、洪國騰、周稟珊(2012)臺灣南部臺南−高雄泥岩區的地質構造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25 號,第143-174 頁。

林殿順(1991)臺灣西南部麓山帶上新−更新統之沉積岩相與沉積環境演化。臺灣大學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93 頁。

紀文榮(1978)台南麓山帶地區之超微體生物地層研究。台灣石油地質,第15 號,第89-125頁。

胡植慶、劉啟清、饒瑞鈞、李元希、鄭錦桐、張午龍、陳卉瑄、景國恩、唐昭榮(2012)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二階段−斷層監測與潛勢分析研究,第二階段總結報告書。經濟80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三十四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委託研究報告,共422 頁。

胡植慶、劉啟清、楊燦堯、景國恩、鄭錦桐、陳宏宇、吳善薇、唐昭榮、劉聰桂、郭明錦、饒瑞鈞、李元希、張午龍、李建成、邵國士、林柏伸、顏銀桐、謝銘哲、李易叡、王順民、黃鐘、傅慶州、范愷軍(2016)斷層活動性觀測研究第三階段−斷層整合性觀測與潛勢分析總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450 頁。

耿文溥(1965)臺灣南部甲仙及旗山間之地質。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4 號,第1-13頁。

耿文溥(1981)台南以東丘陵區之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 號,第1-31 頁。

徐慶雲(1975)台南縣坑內、龍船及高雄縣小滾水構造地質核查報告,中油內部報告。

孫習之、施垚鑫(1960)高雄縣大崗山至鳳山區間地質調查報告,中油內部報告。

陳文山、黃能偉、楊志成、游能悌、周飛宏、顏一勤、宋時驊、楊小青(2005)槽溝開挖與古地震研究計畫(4/5):二、旗山與車瓜林斷層條帶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94-8-2 號,共48 頁,附旗山斷層條帶地質圖與龍船斷層條帶地質圖。

陳勇昇(2015)藉由大地測量資料探討龍船斷層與旗山斷層之間震變形特性。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共79 頁。

陳國隆、王吉杉、楊智、吳文隆、蕭秋安(2018)月世界地區隧道遭遇斷層之變位監測案例探討。中華技術119,2018 年7 月,106−112 頁。

鳥居敬造(1932)台南州新化油田調查報告。臺灣總督府殖產局,609 號,共29 頁。

鳥居敬造(1933)高雄州旗山油田調查報告及旗山油田地質圖(三萬分之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第633 號,36 頁。

鳥居敬造、本間右京、淺岡隼太(1930)龍船附近地形及地質圖。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縮尺壹萬五千分之一地質圖,1 頁。

黃旭燦、楊耿明、吳榮章、丁信修、李長之、梅文威、徐祥宏(2004)臺灣西部麓山帶地區地下構造綜合分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第93-13 號,共59 頁。

張李群(2014)以大地測量資料進行龍船斷層與旗山斷層行為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碩士論文,共110 頁。

楊 名、景國恩(2013)國道3 號田寮3 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安全檢測、監測技術服務委外監測變位分析與評估工作。臺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委託計畫報告,共145 頁。

楊 名、景國恩(2014)國道3 號田寮3 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安全檢測、監測技術服務委外監測變位分析與評估工作(103)。臺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委託計畫報告,共162 頁。

楊 名、景國恩(2016)國道3 號田寮3 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長期改善設計、監測技術服務委外大地變位監測分析與評估工作(105),臺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委託計畫報告,共189 頁。

楊 名、景國恩、楊智堯、吳宗翰、吳文隆、蕭秋安(2018)廣域大地變位之利用GPS 監測分析與解算−以國道3 號田寮3 號高架橋及中寮隧道大地變位監測為例,中華技術119,2018 年7 月,122-135 頁。

鄭宏祺(2000)臺灣西南部台南至屏東地區地質構造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92 頁。

饒瑞鈞、余致義、洪日豪、胡植慶、李建成、詹瑜璋、許麗文(2006)活動斷層監測系統計畫(5/5)。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共256 頁。

Chi, W.R. (1979) A biostratigraphic study of the late Neogene sediments in the Kaohsiung areabased on calcareous nannofossil. Proc. Geol. Soc. China, 22, 121-144.

Lacombe, O., Mouthereau, F., Angelier, J. and Deffontaines, B. (2001) Structural, geodetic andseismological evidence for tectonic escape in SW Taiwan. Tectonophysic, 333, 323-345.

Mouthereau, F., Lacombe, O., Deffontaines, B., Angelier, J. and Brusset, S. (2001)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foreland thrust belt: insight from tectono-sedimentary analyses and balanced cross-section. Tectonophysics, 333, 2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