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臺灣活動斷層

認識活動斷層

:::

利吉斷層

利吉斷層,為逆移斷層,北北東走向轉東南走向,由台東縣延平鄉鸞山向南延伸至岩灣,再轉向東南延伸至台東市,長約20公里(Hsu, 1956;Bonilla, 1977;紀權窅,2007;陳文山等,2008)。

總結與評估

利吉斷層,為逆移斷層,主要分隔利吉層與西側的卑南山礫岩。至於以往所稱的卑南山斷層,為逆移斷層兼具左移分量,研判為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利吉斷層的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卑南山礫岩形成同時或之後,由於覆蓋於利吉斷層的階地礫石層頂面並未有錯移現象,因此研判斷層在晚期更新世活動。由GPS 觀測資料分析,震間水平位移速率約13 公厘/年,是利吉斷層的分支斷層(卑南山斷層)造成的變形活動。卑南山斷層的大部分斷層跡都位於現今的卑南溪河床中,僅在卑南溪西岸的山里的沖積扇階地形成線狀崖。

利吉斷層條帶地質圖
利吉斷層條帶地質圖。(座標系統:TWD67)

本文PDF

完整資訊

Bonilla, M. G. (1975) A review of recently active faults in Taiwan.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75-41.

Hsu, T. L. (1976) Neotectonic of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eastern Taiwan: Bull. Geol. Sur. Taiwan, Vol. 25, P. 10.

Yu, S. B. and Chen, H. Y. (1994)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in the Taiwan arc-continent collision zone. Terr. Atmos. Oceanol., Vol. 5, No. 4, P. 477-498.

Yu, S. B. and Kuo, L. C. (2001) Present-day crustal motio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Valley Fault, eastern Taiwan: Tectonophysics, Vol. 333, P. 199-217.

沈淑敏(2006)活動構造地形判釋及資料建置分析,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報告,共97頁。

林啟文、石瑞銓、林燕慧(2004)臺東縱谷南段的活動斷層特性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5號,第161-174頁。

林啟文、陳文山、劉彥求、陳柏村(2009)臺灣東部與南部的活動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23號,第91-98頁。

紀權窅(2007),南段花東縱谷之新期構造研究─利吉斷層與鹿野斷層的活動特性。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4頁。

張國楨(2011)近斷層高精度地形資料之判釋與分析(1/4)。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報告,共300頁。

楊貴三(1986)台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特論活斷層與地形面的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