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頭調查
發布日期:2017-12-06
點閱次數:4423
斷層的位置或構造特性可藉由野外露頭調查而得。露頭調查包括:進行岩層、活動斷層與相關地表破裂之位態及性質調查。
(1)岩層調查
以岩性作為分層的單位,將岩性組合圖與地層單位結合的方式呈現,除可清楚呈現出細部調查區域之岩層資訊,亦可由地層單位之對比了解斷層的錯距。此外,應由岩層特性研判該岩層所屬地層。如為第四紀沉積層建議得視需要進行碳質標本採樣及定年工作,經由碳十四定年方法測定年代,提供絕對年代資料。
(2)斷層調查
斷層於露頭的呈現,主要可以觀察到斷層位移所造成的斷層面兩側岩層的落差。細部調查區內若有斷層露頭,需詳實紀錄斷層面之接觸關係、上下盤岩層性質、剪裂帶或破碎帶的寬度及特性等資料,以評估斷層活動時所造成的影響範圍與特性。當岩層受應力作用後通常先在岩體內產生許多平行排列的小破裂(microfracture),當應變持續增加後,這些小破裂連結、且平行剪力裂縫而形成狹窄的剪裂面,而使剪力破裂延伸,最後沿著剪力破裂產生破壞(shear failure),而形成不連續面(帶)。岩石受力而沿著一不連續面(帶)滑動時,此一不連續面(帶)稱為斷層面。斷層通常都不僅只具有一個單純的滑動面,而是一系列斷面的集合,各細微間之岩體受斷層作用而破碎,因此這個破碎的地帶稱為斷層帶(fault zone)、斷層變形帶或斷層擾動帶。此外,大規模的斷層帶中,常有數個主要破裂與位移位置。
(3)斷層活動性分析
- 主要需調查近代人造結構物、沖積層、階地堆積層、台地堆積層等是否發現受斷層影響,具有錯移之不連續面,或變位地形特徵,並評估其十萬年來之活動性。
- 歷史地震紀錄所紀載之地表破裂位置,可參考來源為公開且具有可信度的資料,例如:政府單位出版品、學術報告或調查資料等,且應將資料之引用來源加以註明。
- 因斷層潛移造成之地表破裂的位置,可參考地殼變形監測成果,配合現地調查確認地表破裂位置。